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金融 >  >> 
世界热点评!即时配送进入“分钟级”时代,劳动保障也应同步升级
来源:广西新闻网      时间:2023-02-10 21:46:25


【资料图】

随着消费者对于快速收到商品的时效要求增强,配送履约也进入到分钟级时代,“30分钟达”“一分钟响应、10分钟上门”……类似的标语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平台中。在即时配送效率升级的同时,交通隐患、工伤保障覆盖有限等也浮出水面。(2月10日 《工人日报》)

分钟级的时效对配送员的准点率要求更高,但也加剧了交通违法现象,增加了交通安全风险。全国多地即时配送车辆逆行、闯红灯,在机动车道、人行道行驶等违法行为频发,且由来已久,伤亡事故呈持续上升趋势。因而,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升级劳动保障手段,被加速提上了日程。

揆诸现实,即时配送员职业风险高、社保参保率低,严重影响灵活用工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工伤保障。当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尚未充分完善,商业保险是其最主要的保障方式,能够发挥一定的分散风险作用。应该看到,部分平台已为配送员强制购买了商业意外险,但离实现“全覆盖”还有一定距离,且出现意外后,商业保险的赔付力度相较工伤保险明显不足,因受伤误工产生的生活费用也缺乏保障,亟待创新职业伤害保障模式,建立一套公益兜底性质的保障体系。

2021年,人社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《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》,规定“以出行、外卖、即时配送、同城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,组织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”,从制度层面率先破题。截至当下,已有多个地方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,以强制参保和平台缴费为原则,建立起广覆盖的职业风险共同体,解决商业保险保费高、水平低、差异大等问题,但囿于前期探索不充分,比如未将试点设定为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,没有参照工伤保险确定保障标准等,需要进一步从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角度出发,优化调整相关保障机制,更好解决该群体的底线保障问题。

其实,对于灵活就业的劳动权益问题,我们也该保持灵活的态度,制定更灵活的保障策略。目前,即时配送的模式主要分为专职配送员和众包配送员两种。倘若是App签订合作协议的众包模式,难以被认定为传统的劳动关系,无法被纳入现行工伤保险制度。针对政策框架体系不完善、传统劳动保障制度不适用等问题,也可以考虑适度变通,将从事即时配送服务的从业人员,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畴,实现“应保尽保”,使权益保障不因就业模式不同而“掉线”或“下线”。

长远来看,“配送再忙,安全不忘”,安全是即时配送最快的路。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,平台除了抓实职业伤害保障外,还应完善订单分派机制,不片面设置“最严算法”,合理确定订单饱和度、优化配送路线,在资本收益和劳动强度间取得平衡,从而与配送员形成和谐共赢的劳资关系,促进即时配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。(孔德淇)

X 关闭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