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金融 >  >> 
艺术 | 专家研讨电影《同学们好》 用诚意打造真正属于孩子的电影 今日要闻
来源:文旅中国      时间:2023-06-02 17:32:01

6月1日儿童节当天,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与合作伙伴联合主办的电影《同学们好》观摩研讨会,在北京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。

影片剧照


(资料图片)

本次观摩研讨会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网信处处长、中国影协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纯主持,到场嘉宾均是电影行业资深的耕耘者,包括电影《同学们好》导演方刚亮,制片人蒋希希;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书记、秘书长,中国影协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闫少非;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;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、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宋智勤;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、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原厂长黄军;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,中国影协儿工委副会长张同道;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赵卫防;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副院长、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、中国影协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孟中;《人民日报》文艺部副主任刘琼。

影片播放完毕后,与会专家针对影片《同学们好》的创作展开了热烈讨论。

方刚亮对儿童题材影片有过深入思考研究,一直在寻找创造乐趣与输出价值之间更好的平衡方式,《同学们好》给了他理想的答案。

蒋希希介绍,片中角色都有原型,影片讲求真实不死板,片名也采取了有场景带入感的课堂用语,摆脱了说教的桎梏,就是为了让儿童影片能够真正走近大众。

闫少非表示,在当前的影视环境下,能有这样一部剧本、演绎、制作等多方面都具有高水准、高完成度的儿童影片,非常不容易。影片让孩子懂得珍惜荣誉、珍重友谊、学会宽厚包容,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。

侯光明认为,影片作为合家欢题材作品,顺应了当前的市场需求,也切合当前的时代热点。影片用儿童视角看待事物,质朴的表象之下,讲述了完整的故事、传递了深刻的道理、塑造了生动的群像,是一部颇具匠心的作品。

黄军已经“三刷”了《同学们好》,认为影片是典范的儿童电影,符合儿童的心理与审美,同时不幼稚,可见创作者对儿童的观察、理解非常深入。影片充分展现了导演刻画细节的功力,电影对音乐的运用也可圈可点。

宋智勤表示,影片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,第一是充满新意的故事展现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碰撞;第二是戏剧冲突设置自然,创造了舒适、不纠结的观影体验;第三是主旨表达摒弃“填鸭式”,而是启发孩子自主思考成长、团结、荣誉的意义,表现出对儿童的理解和尊重。

张同道认为,《同学们好》很好地体现出儿童电影创作的3个重要特点,即时代感、真实感、意识感:影片故事不老套,贴近当下儿童生活;片中孩子的语言、行动合乎该年龄段特点,令人信服;在假定的叙事空间中做出了艺术感,体现出导演的功力。

赵卫防认为,影片强调了成长主题,并通过多种途径予以表现,不仅孩子们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,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在进步提高。影片体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,这种表达是当代电影人应该给予重视的。

刘琼特别关注影片中塑造的“小大人”形象,认为该角色的塑造体现出主创观察生活之深入、反思意识之强烈。观众能够通过影片了解当今儿童的成长背景以及当下观念的多元性、文化的差异性乃至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,《同学们好》堪称当代儿童价值观养成之路的缩影。

谈及影片的宣传推广,孟中有感而发。他认为,一部儿童影片的影响力取决于它是否适应校园、适应儿童的话语体系,在这一点上,《同学们好》做出了值得肯定的尝试。这部影片运用了孩子的视角和语言,是孩子们真正会看的电影。

与会专家合影

(图片由主办方提供)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