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金融 >  >> 
西伯利亚的意思是“鲜卑利亚”?这样的谣言到底要传多久
来源:个人图书馆-北斗维斟      时间:2023-08-15 10:41:06

本人长期在自媒体写文章,并且也写了许多关于游牧民族的文章。我发现了一个现象,一旦有关于西伯利亚或者鲜卑民族的文章,就有人评论“西伯利亚应该改为鲜卑利亚”,“西伯利亚的名字来源于鲜卑利亚”。为了纠正这种低级的错误,我特意写下这篇短文对“西伯利亚”的词源进行解释。


(资料图)

“西伯利亚”,来源于亚塔塔尔语——Sibir,意思是泥泞之地、沉睡之地。中文中的“西伯利亚”一词是翻译的英文词汇Siberia,也就是经过第二次音译而来。

1207年,成吉思汗派遣长子术赤征服了蒙古高原以北的吉利吉思部落和“林中百姓”,这些部落就中包括一个小部落,名为“失必儿”。“失必儿”位于哪里呢?14世纪的乌玛利收集了许多关于蒙古和北亚的资料,其资料提到失必儿地区最重要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,如此说来,失必儿部落居住在鄂毕河流域,因为额尔齐斯河是鄂毕河的支流。1627年,俄罗斯出版的《大地图汇编》也将失必儿(西伯利亚)一词标记在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之间的盆地一带。

为什么鄂毕河流域会被蒙古人称呼为“失必儿”(泥泞之地)呢?鄂毕河流域,现代的地理名字也可以叫做“西西伯利亚平原”,这里冬季是一片冰原和雪原。到了夏季,冰雪融化,形成了丰富的水源。由于这里纬度高,气温低、蒸发量小,这些水就在大地上淤积起来,形成了沼泽。目前,西西伯利亚平原有一半的土地都是沼泽地。因此,蒙古称这里是“泥泞之地”。

蒙古帝国分裂后,鄂毕河流域归属于金帐汗国管辖。15世纪,金帐汗国分裂,其中鄂毕河流域一带于1460年建立了西伯利亚汗国,又称为“失必儿汗国”,其首都在秋明。

西伯利亚汗国

总结起来,就是“Sibir”(西比利亚、失必儿)原本是蒙古人称呼的鄂毕河流域,原因是这里沼泽密布,而“Sibir”就是沼泽、泥泞的意思。后来蒙古人还在此建立了西伯利亚汗国。西伯利亚被俄罗斯吞并后,“西伯利亚”一词的含义也被扩展了。

那么,为什么会有“鲜卑利亚”的说法呢?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十分具有讽刺性的学问了——“文字考古”。所谓的文字考古,就是通过两个词的发音来判断事物的来龙去脉。这种学问基本就是一些猜测、推测、臆想,不需要什么证据。例如,有人看到“印第安人”(Indian),就将之解释为“殷地安人”,于是提出印第安人就是商朝后裔的“怪论”。实际上,Indian就是“印度人”的意思,中文翻译时为了区别“印度人”而翻译为“印第安人”。

俄罗斯的扩张

在西方历史学家惯用“文字考古”,他们经常将一些发音相近的民族联系在一起,也的确获得了一些成就,但是也闹出了很多笑话。欧洲的文字是字母文字,也就是一种表音文字,这种文字运用于“文字考古”尚且问题很多,更别说汉字了。最近网上有认为“苏美尔人”就是夏朝人,其原因也和“文字考古”有关。有人认为 Sumer(苏美尔)和英文中的夏天(summer)发音相近,于是异想天开地认为苏美尔就是夏天,所以苏美尔就是中国的夏朝,多么荒唐啊。

无独有偶,“鲜卑利亚”一词也是“文字考古”的产物,其提出的年代大概在民国时期,当时的考古界都比较盛行“文字考古”,各种奇葩学说很多。其中一些学者认为“鲜卑”一词的发音和“西伯”一词发音十分接近,于是提出了“西伯利亚”就是“鲜卑利亚”。1960年,史地杂志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地图册,名为《中国历史教科图》,这是中国历史“地图开疆”的鼻祖,此套地图就将“西伯利亚”标记为“鲜卑利亚”。

中国历史教科图中的南北朝地图

实际上,鲜卑族活动最北的地区,就是自己的起源的地方——大兴安岭。考古学家曾经在大兴安岭发现了鲜卑族起源之地——嘎仙洞,洞中还有北魏祭祀祖先的文字。从汉朝以来,鲜卑族就不断南迁,最终融入到了汉族之中。根据历史来看,鲜卑族最西的活动地区就是阿尔泰山一带,从未有鲜卑族进入萨彦岭以北的记载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